高郵農商銀行金融活水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春節前,高郵市秦郵蛋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公司生產的蛋品、蝦仁、速凍包子受到市場的追捧,一車車不斷發往全國各地。公司董事長王步明感激地說,公司的發展壯大多虧了高郵農商銀行的大力扶持。正是在該行長期培育下,公司秦郵牌商標才一步一步響起來,在公司產品擁有了中國馳名商標后,農商行又為公司量身定制商標權抵押貸款,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一步一步推動公司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助力農業強起來
秦郵蛋品只是高郵農商銀行精準澆灌農業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高郵農商銀行行長吳慧陽告訴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金融活水是血脈。高郵農商銀行深耕高郵本土、扎根農村、服務“三農”,圍繞高郵地區特色產業,通過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去年末,該行共為19戶經濟合作社提供資金支持1985萬元,為152戶家庭農場資金支持3211萬元,同時還與省農擔公司合作開展“蘇農擔”業務,累計發放蘇農擔貸款327筆、金額4035萬元。
擔保難、融資難是長期困擾農業發展的瓶頸。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高郵農商銀行不斷創新理念,專門開發出多款為農業企業定制的金融產品。
秦郵蛋品是一家創建于1956年的蛋品加工企業,在公司因新建廠房擴大生產而缺少流動資金的關鍵時刻,高郵農商銀行在原有1000萬元貸款的基礎上,又急企業所急,利用公司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作抵押,為企業發放了1000萬元商標權抵押貸款,為公司發展送來了“及時雨”。
在高郵農商銀行持續的金融活水灌溉下,高郵鴨蛋、高郵沼蝦、高郵大米等一大批農業特色產業快速崛起。高郵特色產業羅氏沼蝦,目前養殖面積14萬畝以上,占全國養殖面積的四分之一,產值超過20多億元,近年來,該行每年支持蝦農、經紀人、上下游企業2000戶左右,投入金額約2.1億元,帶動了一大批農戶脫貧致富。
近年來,位于高郵菱塘回族鄉的江蘇王鮮記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王鮮記大閘蟹一度成為網紅產品。“去年,在高郵農商銀行300萬元貸款的支持下,公司銷售產值比上年增長30%。”公司董事長王俊感激地說:我們搞農業的,普遍缺少資金,想貸款又缺少抵押物,農商行創新擔保形式,為我們發展撐腰,我們真是打心眼里感謝他們。
去年,在高郵農商銀行舉行的高郵市農業結構調整項目推介暨資金需求對接會上,來自全市13個鄉鎮、園區的領導推介了各自正在實施和即將實施的優勢農業項目,通過政府搭臺,銀農零距離對接,讓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從“缺錢找行長”到農商銀行“主動送貸上門”。
創新推出信貸產品,“貸”動農民富起來
近年來,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一些扎根農村的村干部及農村致富帶頭人也投入到雙創的熱潮中。高郵農商銀行積極響應號召,推出了“鄉村人才創業貸”,為廣大鄉村創業者撐腰鼓勁。
“鄉村人才創業貸為我們提供資金支持,我們創業更有信心了!”在去年高郵市首批鄉村人才創業貸授信儀式上,綠林家庭農場負責人居長霞激動地說。
高郵農商銀行副行長王敏超介紹說,“鄉村人才創業貸”是由該行與高郵市委組織部聯合設立的,專向全市范圍內各行政村村干部、村致富帶頭人等創業而發放的創新產品。這項金融信貸服務的出現,進一步打通了村干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的融資渠道。與普通經營性貸款不同的是,該款產品門檻更低,利率更優惠,同時貸款流程簡化,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借款者的一致好評。截至目前,該行已發放此類貸款97筆、金額3600萬元,為廣大鄉村人才創業添薪加油。
高郵農商銀行還整合“巾幗貸”“創業貸”等產品,推出“財福-創業貸”,優先支持婦女干部和年輕干部創業富民。2017年以來,該行共計發放創業貸款8000余萬元,累計為近千名下崗再創業人員提供創業資金;為500余名婦女發放了近50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
從一個普通駕駛員到如今年銷售產值上億元的揚州海潮水產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徐龍潮實現了自身發展的精彩蝶變。他感慨地告訴記者,2003年他開始搞水產品加工,在創業第二年他就得到了高郵農商銀行30萬元的信貸支持,到目前該行對他公司的貸款授信已達2500萬元。“沒有高郵農商銀行的長期扶持,就沒有我公司紅火的今天,正是因為有了農商行的支持,我們的創業才多了一份底氣。”
創新金融服務機制,促進鄉村美起來
去年開始,每周一、三、五,高郵農商銀行臨澤支行的客戶經理楊帆、王笑都要去臨澤鎮法青村“郵福驛站”開展“一三五走訪”及駐勤活動,通過駐勤服務向轄區農戶普及金融知識,面對面解決農村居民實際的金融需求。楊帆說:通過走訪和駐勤,對農村情況更熟悉了,鄉親們也對我們更親近了。他們常常拉著我的手說,你們把銀行開進村,服務送到家門口,真是“背包信貸員”又回來了。
為了更好地推行“普惠金融”,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高郵農商銀行于2018年對金融便民服務網點進行升級改造,將傳統的金融便民服務點升級成為具有金融服務站及知識宣傳站功能的“郵福驛站”。驛站內不但配備了便民終端,還設置了便民服務區、展品展示區、金融知識宣講區,讓農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取款、貸款、生活繳費等便捷金融服務。目前,該行已發展“郵福驛站”及特約商戶356戶,實現全市行政村的全覆蓋。
為改善農戶居住環境,高郵農商銀行切實加大對城區、鄉鎮居民就地購房的扶持力度,針對界首運河漁民搬遷購房推出“驛居貸”,累計為58戶運河畔的漁民提供270萬元資金支持,使得搬遷漁民樂有所居,目前已實現住房貸款業務轄內全覆蓋,助力“民有所居”。
界首鎮金燈村村民張永才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因高郵湖漁民上岸工程,購置安置房缺少資金,便向高郵農商銀行申請“驛居貸”3.9萬元。如今,他家已住進了漂亮現代的農民居住小區,也還清了貸款,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樣全家過著“水上漂”的日子了。“走幾步就能到家門口的‘郵福驛站’、自助銀行服務區,可以隨時存取款,點一點手機上的‘手機銀行’APP還能申請‘郵福e貸’等貸款,掃一掃店鋪里‘收銀寶’二維碼就能付款購物……我們在農村也能像城里人那樣享受到現代金融的服務呢!”高郵農商銀行普惠金融繪就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如今的美麗鄉村,不僅顏值高,而且日益炫起來,村民們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高郵農商銀行從信用社改制成農商銀行,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市場定位,堅持用心服務實體經濟,用情服務“三農”,為“三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截至去年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133.89億元,較年初增加16.8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達86.79億元,較年初增加9.3億元,為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能量。“作為高郵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主力軍,扛起服務鄉村振興大旗,咬定‘農’字不放松,扎根鄉村不動搖,堅守支農支小戰略定力,立足縣域,下沉重心,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生態鄉村、富裕鄉村、智慧鄉村’,是高郵農商銀行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將用心用情書寫新時代‘不忘初心、以農為本’的新篇章。”高郵農商銀行董事長張斌語氣堅定地表示。
|